(通讯员:李田甜)在学校建校75周年来临之际,4月25日,由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与科研处联合主办的"光学工程前沿论坛"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汇聚了国内光学工程领域的五位顶尖专家,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论坛中还举行了名誉校友班主任聘任仪式。学校副校长巩红,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董军,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杜慧敏、副院长邓军勇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巩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巩红强调,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光学工程作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学科,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在场师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与专家交流,开拓学术视野。

复旦大学余建军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太赫兹空天地宽带通信技术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余教授系统阐述了太赫兹通信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太赫兹通信系统研发方面取得的多项突破性成果。他指出,太赫兹技术将为未来6G通信提供重要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张文富研究员带来了"光子集成芯片"的专题报告。张文富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集成微腔光学频率梳、光互连芯片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他特别强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子集成芯片将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北大学郭崇峰教授以"Cr³⁺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光谱拓宽策略"为题,分享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郭教授从材料设计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多种光谱拓宽的创新方法,为开发高性能近红外发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项水英教授则聚焦"光子类脑计算"这一前沿领域,重点展示了一种新型光子脉冲神经元芯片的研发成果,为光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张慧芳研究员的报告"我的科研之路——超表面为太赫兹赋予'超能力'"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张慧芳研究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生动讲述了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太赫兹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论坛举办中,学院举行了名誉校友班主任聘任仪式。我校2000级杰出校友,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超快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文富研究员受聘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401班"名誉校友班主任",我校2009级杰出校友的张慧芳研究员受聘为2402班"名誉校友班主任"。杜慧敏和学生代表共同为两位校友颁发了聘书。杜慧敏表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强校友与在校生的联系,为人才培养搭建新的平台。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就太赫兹通信的发展前景、光子集成芯片的器件性能等专业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参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不仅了解了光学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更获得了与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


本次光学工程学术论坛是庆祝我校成立75周年学术活动之一,不仅活跃了我校光学工程学科的学术氛围,促进了我校光学工程学科的学术交流,也扩大了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高水平学术活动组织,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