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赛事消息 >> 正文

“挑战杯”知识简介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5日 11:08      浏览次数:[]

1、“挑战杯”简介

       “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以及苏步青、钱三强、卢嘉锡、周光召、朱光亚、费孝通等一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为竞赛题了词。由于“挑战杯”竞赛活动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到目前为止,“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俗称“小挑战杯”,因为相对另一个项目,这个竞赛开展的晚)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自1999,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年分别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共举办了八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俗称“大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每两年举行一届。自1989年至今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举行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一赛事已经在全国大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成为全国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一个载体,成为各高校学生学术科技综合素质的大检阅。

创办至今,“挑战杯”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尖端人才,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理想的现实途径。由于其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有效推动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如今已成为高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更因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而被冠以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界“奥林匹克”的美名。

2、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自1983年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最著名的MIT“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已有近二十年历史,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业从大赛中诞生,影响深远。Netscape、Excite、Yahoo!等公司就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团队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这些由创业计划竞赛直接孵化出来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高校的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

在中国,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了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将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

经过多年的洗礼,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广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新载体和科技活动的新形式,同时也成为高校之间竞显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活动引起了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创业计划竞赛已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道,成为“挑战杯”旗帜下的重要赛事,并形成两赛来年举办的格局。且从2002年起,教育部也成为主办单位之一。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必将在培养复合性、创造性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上一条:全国英语竞赛简介
下一条: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简介

关闭

联系电话:029-88166273

Email : telecom@xupt.edu.cn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西安邮电大学二号实验楼318办公室

Copyright ?2015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